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以来领跑市场专业配资实盘,1月13日至今最大涨幅已经超过25%,确立了技术性牛市!
纵观全局,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既有中国内地各项利好政策的助推,也有中国科技产业持续重大超预期突破,从而激励乐观投资情绪;资金层面上,更是有南下资金叠加海外资本流入的共同作用。
// 技术性牛市确认 //
截至2月10日收盘,恒生科技指数报5286.66点,较1月13日的低点4221.92上升1064.74点,涨幅25.2%。一般来说,技术性牛市是市场指数从一个低点反弹超过20%的情况。恒生指数同期上涨14.03%,也表现优异。
恒生科技成分方面,牛股频出,如中芯国际年内涨幅达50.31%,金蝶国际年内涨49.82%,小鹏汽车涨45.23%。超大市值个股方面,腾讯控股年内涨4.8%,总市值已经超4万亿港元,阿里巴巴年内涨28.03%,总市值超2万亿港元,小米集团年内涨26.81%,连续创出历史新高,总市值也已经超过1万亿港元。
// 三大因素夯实基础 //
梳理下来,恒生科技指数的上涨有三个大方面的基础,分别是:政策利好、资金助推以及中国科技产业连续重大突破。
政策层面上,内地利好政策频出,有些立足于促消费稳增长,有些则支持科创企业、高端制造、AI、芯片等行业发展。
资金层面,2024年南下资金全年净买入额达8078.69亿港元,较2023年增长2.5倍,创最大年度净买入规模。2025年1月,南下资金月净流入额1256亿港元,创2021年2月以来单月最高,为历史月度第三高。同时,国际资金也开始青睐中国资产。海外机构如高盛、德意志银行等积极看多中国股票,认为港股估值具有优势,吸引了国际资金流入。
科技产业层面,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进展,叠加机构对AI应用层爆发潜力的乐观预期,推动了科技股投资情绪的持续高涨。
// 内外资机构持续看好 //
当下,内外资投研机构大都持续看好中国资产、港股。
国泰君安认为,港股2025年盈利增速预期普遍提升,国内货币政策适度宽松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,港股底部有支撑。海外利率逐步下降是主要趋势,压制港股的力量将逐渐缓解,目前港股市场的定价和资金结构更健康,相对吸引力较高。
天风证券指出,2025年港股吸引力体现在海外流动性、地缘因素、中国经济未来的展望和预期三方面,估值的提升空间在2025年依然具有延续性。
华泰柏瑞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基金经理则认为:海外降息周期开启,国内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修复趋势明确,将从分母和分子两端对港股形成支撑。南向资金及产业资本回购持续注入,提升港股韧性。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,港股估值处于显著低估区间,比较优势突出。平台经济企业降本增效成果显著,且持续通过发展高毛利业务等增强业绩确定性,加大分红、回购力度,股东回报表现可观,后续或将迎来估值修复机会。
海外大行方面,唱多中国资产的发声不断,呼吁外资机构增配中国资产。
高盛维持对MSCI中国指数的超配评级,在中性预期下,预计MSCI中国指数今年有14%的涨幅,从目前的66点升至75点;乐观预期下,该涨幅有望达到28%。认为中国科技股在被重新估值后有20%的收益机会,软科技领域的股票将更加领先市场,整体中国股票市场的增长则可能高达7%。
德意志银行2月5日发布研报称2025年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崛起的一年,中国股票估值折价的现象将消失,A股和港股的牛市周期已于2024年开启,全球投资者普遍低配中国资产,未来需要调整投资组合,以避免错失中国市场的增长机会。
美国银行策略师建议做多中国股票,预计美国股市在2025年初停止持续上涨后,其领先优势将继续消退。